12.成昌和   國籍:南韓   來台:18年
18年前來台學中文,沒想到因此成了「台灣媳婦」。在她眼裡,台灣風景、食物、人情味……有說不盡的好,但太看重金錢、缺乏公共空間觀念,則略嫌美中不足。台灣人很勤奮、有創意,但缺乏自信、很會自我保護,還有一點點自私。沒自信,可能是台灣常被別國「拋棄」,所以有不安全感,大家拚命賺錢,用錢來壯膽

我在韓國念書時,老師就告訴我們:去台灣不必帶傘,下雨天有騎樓可以躲雨。當時我覺得這種建築設計真棒!但這些年,我發現騎樓老是被店家占用,堆東西、擺麵攤;越往南部走,情況越嚴重。盲人、老人怎麼走呢?我懷疑政府是不想管,還是不會管?還有,很多人在住家門口擺鞋櫃,甚至把鞋子擺得滿地都是。鞋子也算隱私物品,為什麼要放在門外給大家看?我婆婆一雙兩、三千元的新鞋就因此被偷了。

在韓國,住家都有玄關擺鞋櫃,供穿脫、收納鞋子。台灣人常占公共空間的小便宜,情況還滿普遍。不過在台灣,鄰居之間常互相關心,分享食物,感覺很好。像前一陣子我幫孩子書房的黃光燈泡換成白光,鄰居就拿著剪報告訴我,白光比較刺眼,對孩子視力不好。真的很體貼。韓國人愛面子,很注重外在。但台灣人不太重視打扮,在街上注意看,會擦鞋的人並不多。另外,韓國女性出門前一定要化妝,台灣女生在打扮上則很兩極化,有的全身香味,穿著很講究;但是,不施脂粉、不做髮型的女性也不少。

當年剛到台灣,我看到穿窄裙、高跟鞋,還留著飄逸長髮的女生騎著摩托車在街上到處跑,對台灣女性的勇敢、獨立留下深刻印象。傳統韓國女性就是相夫教子,我在韓國念大學時,只想嫁個好老公,沒打算做什麼工作,婚後管全家的錢,老公的零用錢都得跟我領

讓我受不了的第一件是收驚。我不懂小嬰兒容易哭鬧,為什麼不先給醫師看,卻要去收驚?要孩子吃香灰,還要拿衣服去燒,太迷信了。第二件是喪禮。在韓國,人過世三到五天就要出殯,台灣人常要遷就好日子才能辦喪禮。典禮中,家屬要跪拜兩、三個小時,聽法師念經,還要擲筊問問亡者「高不高興?」我也不太理解。還有,台灣的媒體導致一些不太好的風氣。有一次看雜誌報導兩位女明星,把三圍、衣著、皮膚等拿來比較,還主觀地為一方貼上「勝」的標誌,不僅物化女性,也完全不顧及另一個當事人的自尊心和感受。萬一以後她不紅了,豈不是活不下去了!

以前台灣人看到商品的標籤寫的是韓國貨,會放回原位;現在不一樣了,韓劇對韓國貨可能有些加分效果。韓國人推行用國貨,像我盡量買韓製化妝品;但台灣人很國際化,勇於嘗試新事物,這是台灣人最大的優勢。

13.柯浩涵(Raphael Costa Coelho)國籍:巴西   年齡:24歲
巴西青年柯浩涵才剛參加南部的墾丁音樂季,「台灣人竟然可以靜靜坐在地上,欣賞搖滾音樂!」台灣樂迷的「自制」讓他覺得不可思議。他也觀察到,台灣的大學校園生活充滿濃厚「美式風格」,像啦啦隊、嘻哈舞,但本土、傳統的東西反而少。在台灣人身上,可以看到深刻的美國文化影響。同樣出身於全球化趨勢中的非主流國家,柯浩涵對此特質感受強烈。

我十歲開始學中國武術,有人跟我說可以到台灣看看,學正統的中國功夫。半年前我因為工作來到台灣,但發現找不到教功夫的武術館。有人建議我去大學社團試試,我到了校園看到很多人在打籃球、踢足球,可是沒看到學生練中國武術!台灣的大學校園有很濃的美式風格,校慶活動中一定會有美式啦啦隊表演、大學生的穿著也很美國風、大家都在跳嘻哈。相較之下,我們巴西在傳統與「美國化」之間分得很清楚。巴西的大學迎新活動中,會放巴西傳統音樂、有巴西燒烤,整體上很「巴西」。

現在全球或多或少都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從地理上看,巴西離美國比較近、台灣離美國比較遠,台灣社會受美國文化的影響應該比較小;但從歷史來看,東亞國家追隨西方腳步的時間很短,速度卻很快。我可以感受到台灣人有一種「迫切希望跟上潮流」的特質,現在流行什麼、朋友有什麼,我就要跟著擁有。我知道台灣很多年前出現過「葡式蛋塔風潮」,前一陣子大家也一窩蜂排隊買日本甜甜圈。但我覺得台灣人慢慢失去傳統文化很可惜。有時候我跟年輕人談到孔子、老子,談到佛學、談到氣功,他們總會覺得「這是屬於老人的東西」。現在世界上很多人花大錢去學這些中國傳統的東西,台灣的年輕人反而不是那麼珍惜。台灣年輕人的教育程度高,很多人到歐美國家留學、遊學,眼界很開闊、價值觀很多元,這是他們受到西方文化影響比較正面的地方。

台灣人很重視家族觀念,而且對「面子」問題很在意。台灣的家族成員有很緊密的連結,常常生活、工作都在一起,之間有一種「義務」的關係在。我們巴西人雖然也很重視家庭,重要日子有家族聚會,但平常還是各過各的。另外,我接觸到很多企業,我發現大家都會顧及面子,不太喜歡直來直往溝通。西式的管理理論都會強調,領導人應該先釐清目標、訂出計畫、達成時間等具體的方針,與屬下充分討論計畫的可行性之後才會執行。但是台灣的員工不會當面質疑老闆的指示;遇到窒礙難行的時候,才會迂迴溝通。同事之間也是一樣,往往會顧及別人的面子,不太願意批評別人的工作,或接受別人的批評。

台灣人的公私領域界線很模糊,如果在公事上批評我,好像就是批評我這個人,很沒面子。或許台灣人在衣著、時尚流行、生活風格上受西方文化影響很大,但是像家族關係、面子問題等觀念,都還是很難脫離傳統的。

14.詹亞柏(G. Alberto Zambotti)國籍:義大利   年齡:40歲
我覺得台灣人花太多時間在工作上。一開始我快瘋掉,我沒想到連周末假日都要工作!義大利有些餐廳如果星期天營業,通常星期一會休息;但是在台灣,天天營業!我每天花十五小時工作,天氣又熱,剛來台灣還不會中文,實在很辛苦。我從米蘭來,也是很忙的大城市,可是大家還是會撥出時間度假,慢下步調享受生活。

我剛來時,覺得台北最大的問題是「不漂亮」。雖然現在進步多了,都市景觀還是少了規畫;人在美的地方心情才會好,這個影響很大。現在我住內湖,常常開車到萬里、金山,這條山路非常漂亮。我每次這樣來回一趟,就覺得重新充電了,很棒。可惜的是,那一帶的海灘太多垃圾。台灣對環境的重視還很不夠。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花多一點點時間照顧你的房子、以及美麗的環境。在歐洲,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保養房子,清洗、粉刷;在台灣,很多人把室內裝潢得很豪華,卻不在乎外牆很髒、油漆剝落。我不明白為什麼?

我覺得台灣社會是欠缺美感。這個社會太年輕,有錢沒有閒。中國人說「富過三代,才知吃穿」,美感是需要時間培養的。硬體可以進步很快,人卻需要時間。我喜歡收藏文物和當代藝術,很多台灣藝術家很有才華,因為還不是很有名,日子過得都很苦。台灣有許多有錢的收藏家,但都喜歡把藝術當投資,只看藝術家的名氣大不大,不在意他們的未來潛力。就算要把藝術品當股票玩,當成投資,或者為了表現品味,首先還是要能欣賞美吧。台灣在這方面的認知,落差實在很大。

台北在亞洲的同志圈很紅哦!我很多同志朋友都告訴我,台北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很好玩,也常定期辦派對,很能have fun(找樂子)。這幾年台灣對同志的接受度開放很多。以前的同志酒吧,普通人不敢進去,進去也不受歡迎;現在台北安和路有家小酒館,同志、非同志、老外、本地人都會去,我很喜歡那樣,不會分你一國、我一國,很自然的感覺。如果同志只是要找樂子,台北是好地方。但如果想找到相愛的人廝守,問題還是很多。異國同志伴侶需要溝通的地方,比一般的異國婚姻還多,台灣的同志人權也還很不足,應該要有更多人勇敢站出來呼籲與爭取

其實義大利也還不允許同志結婚,義大利鄉下也還很保守。我有長輩朋友是結婚生子之後,才想要恢復同志身分,要獲得家族的諒解,有許多痛苦。像英國、西班牙就好很多,他們都認為,同性戀是天生的,每個人有不同的人生選擇,不管同性戀、異性戀,不都同樣只是要找到相愛的人嗎?

15.羅麗珠(Julia Ross)國籍:美國
我的投書「在台北學到的垃圾功課」被官方大量散發,文章刊出來已經四個月了,我收到許多電子郵件,有台灣人跟我道謝,也有印度、美國、香港及歐洲的回收業者,想知道台灣的資源回收作法。
我回到美國之後,看到抗暖化這麼熱門,大家不斷在談「碳抵銷」,但消費還是這麼暢旺!我覺得可以分享我在台灣學到的垃圾回收

理念和作法,因為台灣經驗,我自己改變很多。當我第一次在木柵把我的垃圾丟上垃圾車開始,我就被台灣的垃圾蒐集儀式給迷住了。在台灣,倒垃圾是件整個社區的大事。不像在美國,丟垃圾就只是丟出去罷了,晚上丟、早上有垃圾車載走,大家不會見面。等垃圾車是台灣最生動的社區經驗,外國朋友都該親眼體會一下:不同種族、不同收入階層和職業的人,都參與這場倒垃圾的盛會,這也讓我覺得自己真的是這個社區的一分子。

像我在投書裡寫的:「我看見夜市的小吃攤老闆提著一大桶蛋殼,邊等垃圾車邊跟便利商店的店員聊天;幫主人倒垃圾的菲傭提著垃圾袋,用家鄉話聊天,還交換廚房用品,熱鬧得像星期天早上的跳蚤市場。還有一些拾荒者穿梭著想撿些紙板和報紙,可以多賣點錢里長會出來吹哨子維持交通。」這些畫面至今還是很深刻。我的房東太太幫我上了堂丟垃圾的速成班:先到便利商店去買政府規定的專用垃圾袋,你丟得多就得多花錢買袋子。然後,在政府規定的時間才能把垃圾拿出去,和其他居民一樣,在巷口等垃圾車和資源回收車。

你把自己的垃圾丟上車,你會看到你整個星期消耗了多少東西,你會覺得自己該為這些消耗負責。有些房東會幫房客垃圾分類。我有位美國朋友一搬進他台北的套房,就丟了好幾袋的垃圾出來,結果他的房東太太仔細檢視他的垃圾之後,責備他吃了太多糖,水果吃太少。他覺得很羞愧,隔天馬上買了一袋橘子,指望房東太太會注意到他故意放在垃圾最上面的橘子皮。

我的房東太太是第一個教我怎麼搭公車、怎麼付車資的人。要先看司機座位旁邊的「上車投幣」或「下車投幣」燈號,這對剛到台灣的人,真的是很有用的資訊。台灣是傳統中國、日本及美國文化綜合體,很有趣,而且人民非常、非常友善。我從沒有在別的國家覺得如此自在。我曾經在上海住過一陣子,比較兩地,我會說,第一,台北有更多人說英文,溝通更容易。第二是食物,上海食物太甜也太油了。所以當我在台北發現有這麼多不同的中國菜,我真是鬆了一口氣。

要說台灣有什麼事讓我抓狂,就是每次我到大賣場買東西,很多人都會盯著我的購物車看,想要知道這老外到底都吃些什麼,啊,我受不了!

16.史彬士(James Spencer)國籍:英國   年齡:62歲
台北捷運、台灣的健保,史彬士的評價都優於英國。不過,他認為,台灣應該有更乾淨的海、更有世界觀的文物收藏視野。台灣人很友善,而且很有衝勁,好像沒什麼事不可能。不過,公德心還是很有限。比如計程車司機明明看到有行人過馬路,還是會硬擠過去;或是遇到有人攔車,不管後面有沒有車,就會直接切到路邊去,實在好危險。不過,台灣的計程車司機都很有意思。我遇過一位七十多歲老先生,車子兩邊都插國旗;也有一位司機說,假如台灣是日本的屬地,還是比較好。由他們說國語或台語、聽什麼電台,我可以猜到大概是偏藍或偏綠。我不跟他們談政治,頂多搭一句:「這樣子嗎?」我發現,他們只是要發表意見,不見得喜歡聽別人講話。

我覺得台北有很多優點。這個城市夠大,什麼都有;但又不像倫敦、紐約、東京,大到不方便。而且很近就有山有海,條件非常好。但是,海水汙染太嚴重啦!我常到萬里那一帶的海邊,很多垃圾。這麼靠近台北的海邊,等於是重要的門面,實在應該定期清一清,觀光客會更樂意去。只要台北捷運到得了的地方,我一定搭捷運去。倫敦是最早有地鐵的城市,但已經上百年,老舊、有安全問題,和台北捷運相比,當然新的比舊的好。

我也很喜歡台灣的醫療服務。台灣有一個牙醫,是我目前為止碰到最好的牙醫。台灣的健保,對我們這種上了年紀的人,也是福音。英國的健保幾乎免費,但就醫的管道非常麻煩,要有當地的家庭醫生檢查、開單才能上醫院。問題是,預約家醫、等他的秘書排時間才能看病,要命夠長才等得到;台灣就方便多了,直接上醫院看醫生,醫院的選擇也多。

台灣有許多好吃的東西,蔬菜、水果都很好,我還喜歡喝黑黑苦苦的「藥燉排骨」。但像我這種來自馬鈴薯文化的人,常覺得台灣人根本不了解馬鈴薯。馬鈴薯等於我們的飯,在台灣的餐廳卻只是配角,都放少少一點點。我雖然從沒有抱怨過,但心裡常常喊:「我想要很多很多的馬鈴薯!」

台灣收藏家在國際拍賣會競標常有「不管價錢、我一定要」的氣勢,因為台灣曾經窮過,有錢之後就要「收復國寶」。很多人相信,中國國寶因八國聯軍大量流到海外。其實在蘇富比、佳士得兩大拍賣公司經手過的中國文物,幾乎不到萬分之一是圓明園文物,大家卻有根深柢固的觀念:只要在海外的文物都是搶來的。台灣收藏家收瓷器特別喜歡「官窯」,不像東南亞地區國家能接受「民窯」。因為台灣收藏家都希望收藏「像故宮一樣」的文物。我也注意到兩岸三地的收藏家,不是收中國文物就是收西洋印象派畫作,不像西方收藏家會收中國、印度、日本文物,日本收藏家也會收埃及文物,比較有開放的世界觀。

17.蒂芙(Tivamile Dlamini)國籍:史瓦濟蘭   年齡:22歲
蒂芙是基督徒,生活與信仰緊緊結合,她說,常為台灣祈禱,「台灣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但人民的潛力很大,我會留在這裡的原因,就是要告訴更多的台灣人,台灣到底有多好!」我的個性是比較活潑開朗的,在台灣就感覺到很舒服,不怕表現出真正的自己。台灣人對黑人沒有什麼偏見或刻板印象,不會認為黑人都是打籃球或愛唱hip hop,這點也很好。

台灣人的好奇心很強,常喜歡問很多的個人資訊,像你是做什麼的?你幾歲?住在那裡?還有人第一次碰面就問賺多少錢的( 大笑)。我剛開始也覺得很怪,但現在了解了就覺得很親切,人家沒問我還覺得奇怪咧。最不喜歡台灣有些有錢人對外籍勞工不太好。我覺得我們都是人,不要看階級、外表,也不要看他從那個國家來。因為我的父親是外交官,家裡從小就有請幫手(蒂芙用helper這個詞,而非女傭或勞工),但父親教我,對那些幫我們洗碗、清洗廁所的人,我們要心懷感激,要對他們有禮貌,因為他們幫我們做了這麼多事,我們才不用自己動手做。我現在長大了,也很感謝父親這樣教我。

我覺得台灣人好像很重視外表。在公車上,我常聽到女生會問朋友「你好白」、「你好瘦」這樣的問話;當然,在史瓦濟蘭,我們也喜歡瘦一點,但我去過很多國家,很少看到像台灣這樣重視外表的地方。台灣人反而很少會問候對方:「你今天好不好?」、「你需要幫忙嗎?」還有,大部分的台灣人不管工作、讀書都很認真,非常忙,大量地接收資訊,但很少坐下來,好好休息、好好想一想。外國的小孩放假會去玩、吃冰、購物,但台灣小孩好像都在學校、或上補習班。因此,我覺得很多台灣人常常看起來都很疲倦、負擔太重的感覺。我幾個星期前到澳洲去度假,就突然覺得生活步調就慢了下來,好放鬆。

台灣的婦女大多都是職業婦女,工作、家庭兩頭忙,小孩都交給保母或阿公阿嬤帶,也是很不一樣的地方。在我的國家,婦女生小孩後,多半會有幾年留在家裡教養小孩,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我知道很多台灣媽媽擔心請假後會失業,但只要關注最重要的事,其他的東西自然就會來了。

我覺得台灣人很有幽默感啊,周圍的很多人都很「搞笑」,我常在公車上聽別人講話,都會忍不住笑出來。我覺得是太多的工作、功課,才讓台灣人沒有辦法好好享受自己與生俱來的幽默感。台灣雖然是很小的一個國家,但全民都很認真工作,在科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進展;我去過許多大國,他們反而沒有這麼進步、步調也很慢。台灣人應該對自己更有信心、了解自己的潛力。

18.許卓瑞(Joeri Van Drom)國籍:比利時   年齡:34歲
許卓瑞到台灣後成了台灣女婿。他眼裡的台灣有好人情、好山水,但忙碌的台灣人卻很少從容享受台灣的美麗風景。我們歐洲人不太相信早上八、九點工作到晚上八、九點,效率和品質還會好到哪裡去。但我看台灣人很喜歡加班,常拖到很晚才下班。台灣人很重視教育,為了給孩子念好學校,很努力賺錢,這一點和我的想法不同。

我從小被教育:好的人格發展是最重要的。所以家人要常常在一起相處,感情會比較好,世代之間的觀念也較好溝通。而且孩子成長的時間很快就過了,父母親如果沒有及時參與,就不可能重來。所以我認為,錢夠用就好,不需要為孩子準備太多、太好;親子感情好更重要。我在台灣幫人翻譯英、法文和荷蘭文,只要多接案子,就能賺更多錢;但若要犧牲周末和家人相處的時間,我寧可不賺。可是,我看多數台灣人是不會把錢擋在門外的

正因為生活壓力大,台灣很多人不敢生小孩。我有兩個女兒,太太(台灣人)專職帶她們,因為她以前上班月薪約三萬多元,兩個小孩上幼稚園加起來也至少三萬元,所以不如自己帶、自己教。在比利時,生第一個小孩,政府每個月補助75歐元到18歲,第二個孩子補助增為100歐元,第三個更多。而且,從幼稚園到高中全部免費,上大學也很便宜。當然,我們的所得稅很重,但政府真要為辛苦的爸媽想一想,讓年輕夫妻「敢」生小孩。其實,政府把買武器和辦外交的冤枉錢省下來,補助生小孩,不是很好嗎

比利時多數家庭都DIY裝潢自己的家,那是休閒的一部分;我發現,台灣99%的家庭都找設計師裝潢。我想是台灣人工作忙,壓力也大,沒空享受人生;或許你們有生活空間的品味,但沒有時間動手做,所以乾脆花錢請別人代勞。台灣人太忙,從多數人很少接觸大自然看得出來。有報導說,台灣人最主要的休閒是看電視和逛街消費,真的很可惜,台灣有很好的環境可以接觸大自然。像我在比利時根本找不到高的山可爬,必須跑到法國去;在台灣,開車不到一小時可以到海邊,也能爬山,而且台灣的大自然真的很美,許多台灣人不懂得享受,太可惜了

最受不了台灣高速公路的開車秩序。我開車上高速公路,常有龜速車占用左邊的高速超車道,這在歐洲是絕對不可以的。我要搬回比利時,回去兩年,主要是讓兩個女兒回去學我的母語(荷蘭話)。我看孩子在這裡和台灣外公、外婆用台語溝通,很棒!所以她們應該也要能用荷蘭話和爺爺、奶奶溝通。這幾年台灣政府提倡原住民、客家人講母語,我覺得很好,因為文化真的很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