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轉讓定期存單(Negotiable Certificates of Deposit;簡稱NCD )係銀行發行有一定面額可轉讓之定期存單。其面額以新臺幣10萬元為單位,按10萬元之倍數發行,目前分為壹拾萬元、伍拾萬元、壹佰萬元、伍佰萬元、壹仟萬元、伍仟萬元、壹億元七種。期限最短為一個月,不得逾一年。可轉讓定期存單可作為銀行資產負債管理之工具,以籌措短期資金。

熱錢湧入代表外資用外幣買台幣,造成台幣升值,央行為了避免台幣升值過快,所以要提供市場上的台幣供給,央行積極買匯阻升釋放出等量的新台幣,另一方面,外資匯入的熱錢累積增加,市場並沒有辦法消耗掉這些熱錢,外資匯入的熱錢不見得全拿去買股市,所以央行才要發NCD吸回游資

央行在匯市固守關卡價位,新台幣無法升值,相對的USD/NTD是維持恆定的,也就是說,外資用USD買NTD,結果USD不但對NTD沒貶值,價值還維持恆定,所以外資手上剩下的USD價值相對變高了,會誘使外資用手上的寶貴USD再去買NTD,增加NTD比例,提高熱錢持續匯入

央行一般會採用三種工具來調整貨幣市場,分別是公開操作(買賣公債或是NCD)、調整重貼現率、調整存款準備率。有時候因應外匯的異常波動,也會適時的買賣匯來穩定匯率。

貨幣供給增加造成貶值,貨幣供給減少造成增值,有時候一些影響是相互的,有點像是雞生蛋或蛋生雞的循環,假設央行買進公債,公債價格就會上升,連帶使得利率下滑,也會造成新台幣供給增加;央行在買匯的過程,由於外匯一直被買進,台幣一直被拋售,台幣匯率就下跌,而新台幣不斷釋出,又回頭影響台幣價格下跌,央行通常發NCD的目的是吸回游資,NCD通常一年內到期,到期後如果不續發,則錢又變回游資

貨幣升值有利於進口貿易,貨幣貶值有利於出口貿易,因為進口商要付給別人外幣,如果新台幣升值,就能用比較少的成本換到外幣,因此對於進口商有利;而出口商是收到別人的外幣,當新台幣貶值,表示收到的外幣可以換回比較多的新台幣,因此對於出口商有利。台灣銷售市場規模有限,必須仰賴出口貿易,而原物料資源有限,則須仰賴進口,因此進出口對於台灣經濟發展都很重要,央行必須拿捏好才不會失之偏頗。

「重貼現率」:銀行資金不足時,會以對客戶貼現而持有的商業票據,向央行請求資金融通,銀行付給央行的利率稱為「重貼現率」。因此央行提高「重貼現率」,銀行為了減輕利息負擔,會提早清償央行造成市場貨幣供給減少;若央行降低「重貼現率」,銀行利息負擔輕,甚至跟央行擴大融資金額,造成市場貨幣供給增加。

「存款準備率」:銀行接受存款,不能將資金全部都拿去運用,必須保留一部份比例,以因應存款戶隨時提款,稱為「存款準備率」。因此央行提高「存款準備率」,就有比較多的資金凍結在銀行裡面,造成市場貨幣供給減少;若央行降低「存款準備率」,留在銀行可以貸放投資出去的資金增加,造成市場貨幣供給增加。

央行買匯的用新台幣來源有二,一是央行發行國庫券、可轉讓定期存單與儲蓄券,從貨幣市場上收新台幣;另一方面則是接受郵政存簿儲金與銀行轉存款,因此有足夠的新台幣可用於買匯。

可轉讓定存單
也就是銀行定存單之一種, 賦予可轉讓而不可中途解約之特性 , 以增加其流動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