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限的推崇節儉,是一種偏執,那不是源自節斂,也不是真的能夠存錢,而是對錢財用盡的恐懼,不斷自我催眠之下,開始相信那變成了一種道德,有些人會去觀察那些消費行為客觀的C/P值,但有些人只要能減少花錢的商品,不管品質有多差,全部都接受。

有些人明明想喝飲料,卻為了節省幾十塊錢而不喝,想吃而為了省幾十塊錢而不吃,那就是應有的消費,因為偏執而強行消失,甚至還會批評別人花幾十塊錢買回來的些微的滿足,最終這些人會得到一個放在銀行的無用數字,瘋狂節儉的消費者,是用盡各種方法cost down的老闆的鏡子,這些消費者對於「錢被別人賺了」這件事非常不甘心,跟老闆想不花錢來僱用員工,背後的意義是差不多的,後面那種老闆就是前面那種消費者演化而成的。

有些人從年輕就開始儲蓄一份退休保險,可能占薪水的好大部份,就是為了退休後有生活保障,安養天年,這種方式在開始儲蓄的時代足夠生活,錢當然有用,但會用這種方式存錢的人,對於錢的價值認識有偏差,他們會把錢留到最後也不用,哪怕是最應該用的時間。

賺來不是在臺灣花掉,就是不在臺灣花掉,存到銀行去,就是銀行幫你花掉,錢不是在國內的市場流通,就是流失到國外去流通,如果自己也不懂花錢,那麼你也難 以生產別人肯花錢的商品,拒絕成為消費者的人,沒辦法理解消費者想要的是什麼,賺錢跟花錢其實是一體兩面的行為,錯誤的消費觀念就是臺灣的經濟瓶頸,當多 數人民對於基礎民生用品從頭到尾的節省,企業販賣商品自然是cost down,企業到了國際市場依然只能cost down,沒當過正常消費心態的消費者,又怎麼製造出大部分國際消費者願意購買的品牌商品,連產業升級都不知道目標在哪。

財富流通就是大家既能夠賺到錢,也願意花錢,既不能賺到錢,也不願意花錢,那就是不景氣,也就是交易量減少,低薪和節儉,兩者是循環,過度節儉會造成社會無法用任何正常的消費把錢流動,各種產業無法獲得利潤,或者老闆極度節省資本的話,逐漸造成百業蕭條,資金流入房地產炒作,你平常所存的那些錢,最終還是會從租金和房地產吐回去,因為不管如何,你總得有住宿,商業還是得要有辦公室,那就是所謂瘋狂崇尚節儉社會的惡果,這種精打細算,就是把經濟拖入死沼的元凶。

提倡最節儉和只需最基礎的消費概念,本身就是錯誤的,連維持基本生活品質也要有意見,根本就是瘋狂節斂主義,「消費不一定能促進經濟,但消費是經濟的健康部份」,不是無止境的消費就能促進經濟,而是當用的不要省,例如喝個飲料,是給生產飲料的業者賺走,如果連基礎的消費市場都無法健康運作,整個經濟流動也會窒息,而經濟的最終本質就是健康的消費和生產,而「無限制的節儉」或「拒絕消費」本身就是在破壞健康的消費,到最後還是會損害到自己。

本文經網路作家Chenglap同意後,經Joe整理與加入資料,改編而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