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路上曾經流傳一則故事:
有一位工程師在公司工作30年,退休了,他對該公司的機器及產品瞭如指掌。

幾年後,該公司的一套機器故障,全公司的人都沒法找出問題來,絕望中,他們只好把退休的工程師找回來,這位工程師看了一個小時後,從上衣口袋拿出一枝粉筆,用粉筆在一個零件上畫了一個大叉叉,說:「就是這裡出問題。」

公司把零件換了,機器操作正常,公司請工程師開一筆維修費用,接著,公司收到一張10萬元的帳單,是這位退休工程師的收費,公司老闆火大了,認為一個小時不值這麼多錢,就要求送一張明細表。

這位退休工程師的回函是:「用粉筆畫叉叉,一元;知道在哪裡畫叉叉,99999元。」,就在工程師畫下叉叉的同時,他腦中30年的工作經驗正以電影濃縮快轉速度進行,極短的時間內,他可能閃過五個與該問題相連的可能解決方案、綜合了同樣問題場景卻失敗30次的經驗值、和無數次獨自思索突破工作瓶頸的深層反省。

決定工程師拿到99999元的那一個關鍵,在於真正的專業,一個行業的常識是「知識」,而非「專業」,光靠常識可能只會一招半式,或者提高熟練度,但針對每一次應用時可能遇到的情況不同,不見得能精準拿捏每個環節該使幾分力、該如何變通,執行效果沒辦法完全施展,好像做了,卻又總覺得少了什麼關鍵點。

當一位醫生難度不高,但是成為一位醫術高明的醫生則是高難度,當一位老師難度不高,但是當一位懂得教書的老師則是高難度,廚師做出能吃的飯菜難度不高,但做出令人垂涎三尺佳餚則是高難度,設計和創作的難度不高,但設計出完美創作則是高難度,當一位運動員的難度不高,但是成為奪冠的選手則是高難度,從「常識階級」進入「專業階級」,必須經歷一段漫長的浸泡與思考,經驗會促使腦袋產生許多成功的直覺,50%的人「Know how」,10%的人「Know how to do」,但少於1%的人「Know where is the key」,但最有價值的人是那少於1%的人,對於各行各業來說都是如此,同時具備技術和經驗的頂尖人才,往往需要大量的時間練習和培養,才能訓練而成,而這些正好是華人社會現階段所缺乏的人才。

Joe曾經在澳洲、新加坡、中國居住過,觀察過許多國家的人民,對於技術價值觀的差異,華人針對技術性的專業,往往是觀察一段時間或數次,然後實作數次,可能就說「喔,這個我會了!」「沒什麼,這個我也懂!」,但實際上效果可能只在表面,一知半解,略懂皮毛,卻自以為從根本完全了解,對於技術人員不屑一顧。

華人社會長期以來普遍只重視硬體與耗材成本,對於技術層面的價值都是以便宜免費、快速取得、隨傳隨到的態度面對,忽略技師的專業價值。以台灣為例,如果上述例子是發生在台灣,老闆大概會強硬要求仍然任職內的工程師自己修到好,不管那台機器多少錢,台灣的老闆多任何一分錢也不想付。許多人對於時間的價值也都是非常廉價的,看輕時間和專業的價值,這讓「服務的附加價值」嚴重貶值,在台灣社會常可在職場看到技職工作者和服務業從事人員被輕視的情況,這些技術人員薪資只能以工時計算,毫無技術附加價值可言,倉儲、餐飲、零售業的服務人員,薪資也是非常低廉,毫無服務附加價值可言。長期在這種社會氣氛下,台灣藍領階級始終處於相對低落的社會地位,和美國、歐洲、日本等社會民情完全不同,也造就了不一樣的產業結構。

在台灣,技術人員是企業耗材,但是在許多已開發國家,技術人員是國家的資產,不同的社會民情,國民收入水準也大不同,以澳洲、德國為例,專業的技術人員必須持有專業證照或相關學校畢業,從學徒到成為師傅的一路學習過程中,一路上都有循序漸進的訓練過程,因為透過政府管制市場供給人數,技術人員數量成長穩定,維持適當的供需平衡,薪資高,更能吸引外國相關領域人才,形成高度市場競爭力,這都是建立在社會民情打從心裡尊重「技術」的價值觀,尊重長期培育技術的「時間價值」和「經驗價值」,這也造就了德國享譽國際的工業和工藝製造水準。

而世界經濟最強的美國,在科技、軍事、運動、電影、商業、管理、工業、航空等各種領域,在全球都是數一數二的頂尖位置,更是技術和資本主義結合的例子,不管是畫家、交易員、賽車手、音樂家、建築師、技術人員、運動員、船長、廚師等,只要你是每一個領域的強者,美國政府都會引導你能拿到高薪,用商業廣告與高資本化的方式,讓財富湧向各個產業的頂尖人員。

已開發國家的企業雇用技術人員,不用像華人學校教育一般,學習各式各樣的所有學科,反而是專精在一個領域,比廣泛摸熟所有領域更重要。一個人的時間有限,例如優秀的廚師不用分散年輕歲月消耗在一般學術科目上,美國重視各種產業的一技之長,不管是藍領或白領階級,你只要有一項比別人都強,不管是生物、數學、唱歌、水電維修、運動、影視、魔術、工程或任何領域,你就是擁有高薪收入,至於你會不會唸書,並不是那麼重要的事。美國不是學歷社會,社會也尊重藍領階級工作者,只要你是各領域的強者,你就可以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同,美國收集了全世界各領域的頂尖人物,長期下來,自然能成為世界各國的強者,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華人社會則是學歷至上,尊重白領,但是光靠學術理論和學校教育,並沒有辦法讓各個產業均衡發展,相反的,還會造成許多產業的人才斷層,研讀機械書籍不等於可以成為維修人員,看懂食譜不等於能烹飪出美味的食物,一樣烹飪一小時,煮出來的食物也不一樣美味。技術人員長年花大量時間訓練才能達到服務大眾的程度,收入不應該只以工作時數來衡量,從心裡對技術人員的尊重,認同技術人員付出的訓練時間與經驗價值,提升這些產業的薪資,才能改變產業發展的失衡。
http://www.naipo.com/專利知識庫/智權報總覽/tabid/358/language/en-US/Default.aspx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