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以來,台灣的大學數量增加非常快,從28間大學,1996年67間大學,2011年148間,2012年已經高達160間大學院校,但高等教育普及化,反而讓學生失業率上升,許多年輕學子並不了解就讀大學或者研究所的意義,大學畢業後可以選擇的工作機會不多,或者不知道要做什麼,當身邊大多數同儕大學畢業後都念研究所,大學生難免擔心沒有碩士學歷,無法取得求職優勢,只好盲從升學繼續攻讀研究所,結果完成碩士班學業後,依然不清楚自己未來方向,甚至進入職場後才發現,研究所所學與職場更沒有直接關連。

不論是年輕人的能力遠不如學歷,校園所學不足以滿足職場所需,或是台灣企業怠惰,不願意付出成本培養人才,建構優質職場環境的因素,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或者兩者都有,都改變不了世界正在快速變化的事實,例如能源業的油頁岩開發技術變革、汽車業的製程和動力裝置變革、Big data在各產業的應用、生物科技的變革、傳統手機流行變成平板電子商品等,尤其是網路和科技快速進步的同時,每天都可能有新的些微變化,日復一日,累積成巨大的變化,不管你是屬於哪個領域或者知識水平,都應該改變過去學習新知的方式。

隨著行動通訊和網路便利性越來越高,越來越多人把各式各樣的資訊放到網際網路上,近幾年來,隨著網站作者和部落客把各種資訊經過系統化的整理,網路越來越盛行的時代裡,尋找資訊已經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透過、Facebook和Twitter,網路變成一本最大且時時刻刻更新的書,完全呈現一個「資訊氾濫」的情況,遠超過傳統實體書籍整合資訊的速度,甚至是一般人所能吸收資訊的速度,資訊實在是太氾濫了,不管是工作或生活周邊的疑難雜症,透過網路都可以快速整合出適合的解決方法,只要肯動手去找和研究,能找到的新資訊趨近無限多,所以快速找到符合自己所需的資訊就變成關鍵,這樣才能提高吸收資訊的效率,這也是Joe這幾年一直在做的事情,不斷的把可能有用的資訊,還有思考的方向,蒐集起來,整理起來,放在社群上,形成一個節省時間找尋有意義資訊的資料庫。

因為「網路」,時代正在改變,以前可能經歷20年以上才出現明顯的趨勢改變,如今,每年都在改變,很多「低理解性」的知識,透過網路,可以把一門知識或經驗,甚至是某個年代的資訊與歷史,可以快速安裝到腦袋裡,Joe不用存在過1970年,但一樣可以找到1970年代的某些事物,完全超越了年齡的學習方式。

「英文」、「邏輯」、「數據統計」、「尋找和整合資料」的重要性在網路上非同小可,這四個項目的組合應用效果遠超乎大多數人的想像,英文閱讀能力可以使自己讀取資訊時,不受國界的限制,得到更多脫離原本思維的價值觀或資訊,閱讀國際資訊的速度也能變得更快,不過某些軟體的多國語言翻譯能力也很驚人,未來可能可以取代「英文」,還要搭配各種可靠的統計數據來建構自己的思考資料庫,有客觀的資料,搭配自己的邏輯判斷能力,把看到的資訊做整合,長期累積這些知識在腦袋裡,會不知不覺增加對全球經濟,或社會環境快速變遷的適應能力。

2002年以後,全球經濟和產業有了劇烈的變化,各種新行業從歐美和中國默默地醞釀,從電腦、手機、平板電子商品的演變趨勢就可以看到,這些大多是結合「網路」、「科技」和「服務」的複合產業,科技之本,永遠是人,例如,一隻普通的手機,搭配網路App軟體、社群網站facebook的功能,「人類互動服務」所產生的相關功能,立刻提升好幾個等級,在「科技產品」可以量產的時代,「服務」、「時間」、 「智慧財產」的重要性遠重要於「高科技研發」,「創新知識」的重要性遠重要於「複製知識」,過去以製造業代工為主的台灣人來說,「原物料以外的成本」都不算成本,對於思考「服務」的高附加價值更是難以想像。

現在台灣高中以下的教育,甚至是某些大學教育方式,早已不符合這個時代的需求,目前的學校教育幾乎都是以複製類似性質的國民為主,而非教育國民思考,下一個15年內,全球主流產業所需要的人才,台灣教育根本來不及培育出來,這實在是台灣國際競爭力非常巨大的危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