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氏數列、波浪分析、均線組合、MACD、KD線等,都是常見的分析工具,很多人會認為,這些工具用起來時常模擬兩可,完全看分析師的說法,毫無實用價值,以Joe來說,波浪分析幾乎是等於我布局的孫子兵法,孫子兵法到現代還有用嗎,當然有,會用的人覺得很好用,每套工具都有其使用的方式,不會用的人,棄如敝屣,靈活運用才能掌握其精隨,而非死記

每個時代都有當代的技術知識,就像你看世界各國的軍事討論區一樣,幾乎所有人都是將重心放在各種軟硬體以及使用的實務上,比方說,若有人談現代戰爭,總有人談東風飛彈,然後換成是戰國時代的話,也一樣是有人談論士兵該用甚麼武器,用刀劍還是用長槍,用戰車還是用弓箭,然後就研究技術的細節,到底一支戈應該有多長,一個士兵用那些裝備才合理
人會比較著迷於技術性的東西,同時,也比較容易從不斷實踐中得到更深的知識和概念

比方說,有個歷經
年征戰的將軍,覺得二十呎長的戈耍起來太不方便,五呎長又會受制於人,所以決定一律八呎,這些就是經驗的成果,但這些一定會隨時代而變,光是槍類武器的長度,自古以來就沒有一個固定的完美答案,因為面對不同的敵人,包括其戰術、武器、心理的不同,武器用起來分別也很大,而孫子兵法就力求避開這些技術性的部份,而用比較邏輯性、哲學性的部份,抽出各種本質去談論,講求的是將這些東西融會貫通,時刻對照現況,提醒自己,而不是實際上當成一種技術去使用

孫子兵法寫的都是原則而不是技術,那並不是用來實際使用的,而是用來提醒自己的,孫子兵法並不是把兵法拿來,然後找適合的環境套用進去,其實它是讓你不致於迷失於,太多技術性、經驗性的知識,而忘記了一些基本的戰略原則,導致敗仗

比方說「倍則分之、五則攻之、十則圍之」,並不是說,你有兩萬人打一萬人,就應該故意分一萬去人家後方去夾攻對方,也不是叫你有五萬人就應該正面衝過去,孫子兵法不搞一堆迂迴術語,而是用很短的話,告訴你怎樣才是有效的運用,其實你要贏,兩倍、五倍、十倍的優勢戰力攻過去,你都會贏,但情況並不一樣所謂「倍則分之」,其實是指,出雙倍的戰力,如果沒有足夠的兩倍長度去佈置,根本就不能發揮,正面攻擊的話,很可能也是你損一萬,他損一萬你也受重創,但其實你可以用得更好的,就是增加你的正面接觸面積,讓聲勢看起來更壯觀,讓對方感受到前後左右都是敵人,給予對方壓力,也許即使你勝利了,敵將也會逃走,但敵將有逃走的可能,也是幫助你提高戰勝機率

「十則圍之」,是說當你有絕對優勢時,你封斷對方的後路,那對方很可能根本就只能不戰而降,那是最減低損害的方法,問題是你要有十對一這種優勢才可以這樣做,否則很可能反而造成每一邊都單薄而被突圍,所以不會有「倍則圍之」,迫得對方太緊,但你的實力根本沒那個水平,反而會被反咬一口

那「十則圍之」例子,很多人如果有十倍的兵力,可能想的都是無責任感的消耗戰,即使以二換一也不要緊,勝利了就好,並以此居功,認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正確,這點相信誰都會有這樣直接的想法,以及反應,在這時若真的看清楚「十則圍之」的意義,才會設想到,其實達成十倍的實力,而以包圍的方式展示,削弱對方的意志,減少敵我之損失,這是大多數人都不會想到的

孫子兵法沒說「十則圍之可殲敵」,也不說「十則圍之可降之」,孫子兵法,論原則不論技術,論形勢不論結果,孫子兵法教人觀察形勢,並運用形勢,製造形勢,比起單純勝敗的概念,實際一場戰爭的後果是「形勢的變動」,某政黨打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但輸了整個中國領土,英美打贏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東歐卻被蘇俄淪陷,這些是勝還是敗,有時短暫的勝敗不是結束,一場戰爭前後衍生出來的問題,後續還將會需要解決,怎樣解決一堆問題,或者一開始就避開未來可能產生的問題,而對於這點,才是關鍵

「上者伐謀,下者攻城」,指的並不是說打城市戰就是下策,也不是說搞陰謀就是好計策,而是說,如果可以選擇的話,就是選擇可行方案當中,其中使用智力而不用蠻力的方法為主,然後就是以調解交涉,跟著就是顯示實力,迫使對方屈讓交涉,最後才是用武力強迫對方接受,孫子這樣說也包括了戰爭的事後影響,如果你攻過城打過戰事,就會知道,很多連鎖作用會讓你後續的戰略行動癱瘓,所以要在開戰以前就先計畫好,拿破崙戰爭的勝利,多數都是靠外交勝利,戰爭只是拿破崙用來創造有利的外交形勢的工具,然後透過戰勝和簽約,再以這些條約得來的盟友保障自己的經濟利益和擴張帝國領土,他巧妙利用敵人的心理,讓敵人在不利的情況下草率應戰,也利用了各國的外交矛盾,最後把普奧帝國也屈服,他很少將軍隊陷入無止境的佔領和纏鬥泥沼當中,而獲得最大的勝果,孫子主張「窮寇莫追」,拿破崙也善於給予生路,以求快速瓦解對方的鬥志,而這就是「伐交與伐謀」的最佳例子,一個好的戰略家,同時也會是一個良好的外交家,這點是很多人所忽略的

法國軍隊,是歐洲第一鐵蹄,還是法蘭西砲灰,取決的就是有沒有拿破崙的指揮,掌握敵我和士兵的心理,特別是敵人怎樣會屈服,而不是因為他懂得用砲彈打爆奧斯特里茨戰役的冰湖,我們很難戒掉注目於技術問題的習慣,所以我們更需要孫子兵法去讓我們冷靜一下,不要老是陷入AK47步槍打不打得贏M16步槍那種話題上,其實孫子兵法這類書,是易學難精的,這些東西既基本,又容易忘記,孫子才寫在兵法上,讓大家能夠在迷惑時拿起來,重新提醒一切你可能犯的問題,比方說,你手中握有對方十倍戰力,你可能只會想無腦地衝過去結束戰爭就算,但其實孫子提醒了你,你可以用這優勢迫對方投降,而你決定衝過去時,可能你沒想到你這行動帶來的後遺症,可能是會帶來其它隱藏性的問題,孫子之所以偉大,因為他是少數將心理列為首要考慮的軍事家,而不是當代武器或者戰術的專家,而他也顧慮到戰後、戰前的準備和處理,而不是當棋奕一樣隨便打贏就算

波浪分析是一種規則簡單的邏輯概念,比起大部份的工具來說,龐大而不複雜,但相信沒有人會認為波浪分析是一個簡單的遊戲,相反,在基本的原則底下,排列組合出無限的變化空間,即使花一輩子也無法將之精通,學技術分析除了基本的規則,就有一些經驗綜合的原則,例如「寬度和深度的拿捏」,「整體波浪平衡度」等,而孫子兵法寫的就是這些原則,你會發覺這些全部都是一些格言,簡單扼要的指出事情的問題所在,老實說,華人對於任何原則,或者格言都有一種很錯誤的用法,這就是,他們忘了格言不是引用作為論據去跟別人說的,相反,這些原則和格言其實全部都只能自己告訴自己,促進自己反向去思想目前的想法的,讀了孫子兵法也好,經常出現的就是在自己的觀點偶然能夠引用一兩句孫子兵法的斷章,就拿去當成支持的論據,或者用來增強自己對自己想法的信心,這是最常犯的錯誤,事實上大多數人心底裡對兵法並非真的尊崇或者尊重,而只是想借用其權威性,使自己對那本書的信心又加強,將來引用時就可以更有力,那是一種勢力相長,一方面依賴權威,另一方面又助長那依賴的權威

事實上孫子兵法最大的用途是用來告誡自己,自己當下任何看起來理所當然的決定時,就拿孫子兵法裡的篇章在腦海裡跟自己討論,如果驗證過發覺沒問題,才去實行,這樣是可以避免很多草率的行事,由開始到現在,唯一共通的就是理性的價值,這才是孫子遺下兵法遺產所希望繼承的精神,新手之所以失敗,往往其實是有讀兵法,但沒放在心上,在覺得想支持自己時就拿出來,真的兵法指出其錯誤時就忘了,至於老手如果還能在這麼多年生存下來的話,他累積的經驗本身就是兵法,不過這樣累積,通常代價很大,也未必有機會給你那樣做,因為在古代多次失敗的結果不是陣亡就是被驅離職位了,而在交易上,就是提前破產了

波浪分析測量趨勢的變化和邏輯,也就是寬度、費氏數列測量精確深度,均線組合、MACD、KD線等,則都是輔助工具,呂布之所以能成為呂布,方天畫戟使用的熟練度絕對功不可沒,但這也不是人人都能把方天畫戟用的如此優異,好馬要能遇到伯樂,珍奇工具如果被一般平庸之輩使用,也只會流於一般水準的等級
別在認為費氏數列、波浪分析沒辦法實際應用在交易上,不是每個人都會用「微積分」的,使用者不會用,跟工具不好用是兩回事,千萬別混為一談了

本文經網路作家Chenglap同意後,經Joe整理與加入資料,改編而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