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教育,管理與思想 (6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Joe:「這個影像針對中國教育模式的結構做了很清楚的分析,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最近服務貿易協定洗版,很多人總是會問,你為何反對,你看過服務貿易協定內容了嗎?你了解了嗎?事實上,就算你看完了,真的有人可以完全了解嗎?

先前討論是否要停建核四,網路一堆人開始研究核能和台灣電力系統,討論二代健保制度,一堆人開始研究醫療制度影響層面,如果政府要公投表決是否要通過食品管理法,難道全民幾天內研究完食品化學和食品安全,然後去決定這法案是否實施?每次有個領域的議題出現,就要所有人了解,這樣可行嗎?醫療、化學、核能等實務知識和經驗,民眾自己研究幾天就懂了?這你也信?

像是以下這些話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Joe在中學的時候,才剛開始學習英文,英文老師是以單字背誦和文法為主,聽和說的比例較低,Joe當時疑惑了,學習語言是為了溝通,應該以日常生活對話為主,有了基礎概念,再進一步擴充文法和字彙,事實上,即使沒有紙本的教學,單純只有日常對話,人類依然可以學會複雜的語言,例如Joe從小沒刻意學過台語,更沒看過台語課本或寫過台語字詞,但Joe可以輕鬆的用台語溝通,絲毫不成問題,Joe相信很多人也有同樣的感受,甚至Joe到中國福建或新加坡,也可以和當地人用台語(閩南話)溝通,腔調問題也能快速適應,但英文就不同了,即使用國中、高中、大學數年學習英文,很多時候Joe在和外國人交談時,對話還是會有語言切換模式的問題。

例如contract a bad habit,Joe會先思考contract(沾染)、bad(不好的)、habit(習慣),然後組合成(染上壞習慣),需要在腦中經過一個短暫的思考時間,然後才能⋯⋯翻譯文句,跟美國人或英國人溝通不成問題,但是和菲律賓人或印度人溝通時,腔調可能變成問題,腦中接收和翻譯語句的速度跟不上,造成英文聽力較差,需要對方重複敘述才行。Joe學習了多年的英文,需要用英文和新加坡人溝通時,效率可能還比不上台語,當然也許是Joe學習英文還不夠用心,但Joe壓根不覺得自己學習台語比英文用心,為何台語更流利,因為Joe從小就習慣台語的溝通環境,讀雙語幼稚園(國語和台語),自然而然學習了台語,完成了聽和說的能力便可與人溝通。讀寫能力則需要另外學習,就像中文那樣,先熟悉了聽和說,再鑽研讀跟寫,但為何很多台灣人小時候學英文幾乎都是讀跟寫為主,甚至很多人即使可以把英文考卷考得很好,但真的要和外國人用英文溝通,卻支支吾吾說不出口,或發者根本聽不懂。

Joe曾經和英文老師討論過,其實這個問題有解決的方法,但中學義務教育沒辦法這樣教,老師告訴我,這樣教的話,孩子在聯考制度上考不出好成績,聯考只考讀跟寫,沒考聽跟說,這就令人疑惑了,語言是用來溝通的,但義務教育教出來的國民,可以考試考很好,但實際上無法用英文溝通,這樣的教育是成功的?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Joe在26歲的時候,有段時間在西澳大利亞隨著船隊出海捕撈漁產,和Joe同船的亞洲人還有另一位南韓人,當船長告知我們,在船上,每個人都 要輪流烹飪所有船員的餐點,南韓人驚訝的跟船長說,我不會煮飯做菜。船長傻眼了,竟然有人活到25歲了,無法做飯給自己,這樣的人如何在社會闖蕩生活。後來Joe私下和南韓人討論,原來南韓人和台灣年輕人類似,一路念書念到了大學,甚至是研究所,畢業後在南韓無法進入三星謀職,於是跑到澳洲旅遊打工,出社會以前,他根本沒有學過烹飪,不要說煮給整船的人餐點,就算煮給自己也沒辦法,他只會專業領域的知識,但出社會後才知道自己對科技業興趣缺缺,過去所學的知識在船上都派不上用場。

從實務經驗找到學習方向 事業蒸蒸日上

Joe在船隊時訪談過船上的機組人員和漁夫,甚至是船長,他們在澳洲大多是中學畢業就出來社會工作,然後經過數年的磨練, 逐漸找到自己喜歡工作,就在海上長年工作,船長因為對漁業真的非常有興趣,而且工作數年後,對各種海中生物、洋流、航海技術、天候判斷愈來愈熟悉,例如撈捕干貝,他認為魚網可以稍作改良,船上的工作平台也可以調整,讓工作流程變得更流暢,還可以提高撈捕效率,撈捕的干貝大小可以控制,避免過度撈補小型干貝,保護海洋資源。

於是船長回到陸地上,回到澳洲專門的漁業相關學校求學,他發現必須學習海洋生態學、工程數學、氣象學、流體力學、基礎物理 等專業領域的科目,但他只有中學畢業,只好從高中念起,加強數學能力。他回憶求學的過程,因為他有實務的經驗,所以學習非常快速,而數學和物理幫他把許多概念數據化,他可以更具體的掌握漁業相關的機械改良,一路念到大學畢業,最後又回到船上,他擁有完整的漁業知識和實務經驗,他的漁船漁獲量年年增加,於是購買新船,有了船隊,他需要經營多艘船的事務,還有岸上的工廠管理,了解漁貨市場價格,知道那些季節應該撈捕什麼魚貨,才有機會在適當時機賣到好價錢,於 是他又回到學校,進入研究所學習商業管理,學習更多團隊管理的學問,提高整個團隊的工作效率。

後來Joe離開船隊,經歷餐廳二廚、蔬果工廠、房屋裝潢等不同產業,發現廚師、工廠廠長、裝潢師傅都有類似的求學經歷,幾乎都是初中畢業,15歲左右就出社會工作,然後20歲左右回到學校進修,25〜30歲再度回到職場,逐漸成為管理階層,而沒有經歷高等學校進修的人,則在自己喜歡的領域工作,慢慢成為資深的員工。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最近有位台灣企業家曾說,產業界找不到所需要的人才,雖然台灣有很多的博士和碩士,但創意人才多寡和碩士、博士的數量並無相關,產業的需求與學校教育所訓練出來的人才沒辦法搭配起來,但其實台灣過去曾經擁有許多人才,只是如今企業們逐漸發現,過去教育產出的人才泉源逐漸乾枯,人才也逐漸流失。事實上,這些問題在多年前就埋下伏筆,在多年後惡果反撲到企業自己身上。

用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美籍華裔的籃球好手林書豪,如果真的回到台灣進入籃球職場,林書豪在NBA的年薪加上周邊廣告效益,最保守估計至少也是千萬美元,台灣職業籃球SBL所有球隊球員加起來的薪資,還不及林書豪一人,因為市場太小、資源太少,投資的企業受限規模不願投入,所以根本問題不在於台灣沒有人才,而是台灣沒有留住人才的市場。就算真的有本土人才,這些人依然會跑出台灣,前往更理想的就業市場,這些例子在過去十年的科技業和近年的娛樂業都可以發現,缺乏市場誘因的情況下,人才競相往中國發展,人才不是沒有,是流光了,即使改變台灣教育的模式,依然沒有解決問題,因為人才根本留不住

亞洲許多新興市場隨著人口勞動力快速成長,這些國家的產業發展出許多和台灣競爭的產品,加上網路科技勢力的崛起,台灣過去許多企業明顯適應不良,逐漸體會到不能用過去的方式在國際市場作戰,但企業主們卻不想先付出成本來培訓人員,反而想從教育體系中直接找到適合的人才,省去前置作業的成本。但事實上,這是錯誤的業者思維,因為在國際市場上的主要競爭對手,在技術或營運能力方面,清一色都會領先學術界或學校數年的差距,幾乎不會有畢業生一出校園,就是完全符合一流企業所需的人才,技術和經驗肯定都得在公司內磨一磨。如果畢業生一出校園,進入該企業就能完全符合需求,那麼這肯定是二流企業,這間企業的水準太低了,僅僅是畢業生就能滿足需求。

台灣問題一:不懂「服務」的價值

台灣產業目前的問題在於「不懂服務的價值」,2002年以後,全球經濟和產業有了劇烈的變化,各種新行業從歐美和中國默默地醞釀,從電腦、手機、平板電子商品的演變趨勢就可以看到,這些大多是結合「網路」、「科技」和「服務」的複合產 業,科技之本,永遠是人,例如,一隻普通的手機,搭配網路App軟體、社群網站facebook的功能,「人類互動服務」所產生的相關功能,立刻提升好幾 個等級,在「科技產品」可以量產的時代,「服務」、「時間」、 「智慧財產」的重要性遠重要於「高科技研發」,「創新知識」的重要性遠重要於「複製知識」。過去以製造業代工為主的台灣人來說,「原物料和人力以外的成 本」都不算成本,對於思考「服務」的高附加價值更是難以想像,這也是台灣企業在國際競爭上遇到的瓶頸之一,不懂得「服務」的價值,如何在國際市場販售「服務」,無法提升競爭力和營業利潤,如何吸引國際人才。所以追根究柢,問題還自在於台灣企業主的心態與思維,用1990年代的思維,在2010年代競爭,思 想落差數十年,這如何競爭?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有讀者從海外工作回台後,寫信來和Joe討論關於在國外所見的一些想法,例如在全世界各地,只要有華人群聚的地方,都可以看到「China Town」,常聽到的說法是,因為華人在海外更需要凝聚團結,加上民族性的關係,華人就是喜歡熱鬧,所以在國外城市裡,自然而然的匯聚居在一起,因此形成了特殊的區域,外國人把這些區域稱作唐人街,或是中國城。

事實上,近兩百年來,華人像「蟲族」一般,移居到全世界各地,在19世紀以前,「黃禍」、「豬仔」的侮辱字眼更是直接用來形容這些海外華人,全世界許多國家,例如美國、加拿大、澳洲、墨西哥、韓國、印度、緬甸、馬來西亞、柬埔寨、紐西蘭、越南、印尼、西班牙、所羅門、英國、菲律賓、羅馬等等,都有排華的歷史紀錄,甚至1882年美國總統Chester Alan Arthur簽署美國第一部針對特定族群的移民法《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將所有華人勞工拒於美國之外,禁止10年內華人技術工與非技術工來美國,同時限制華人的公民權利,後續還出現相關的排華法案,居留在美國的華人活動只能 局限在華人社區,集中居住在「China Town」,靠經營洗衣店、餐館、雜貨店等服務業為生,後來澳洲、紐西蘭、加拿大等國家也跟進效法,設立歧視條約。

Chester Alan Arthur總統是從林肯時代反對黑奴運動中興起的政治家,為何這樣的總統,會願意簽署這樣的反對族歧視法案,甚至他還是先反對,等國會修改法案更完善後才簽的,有份當時參議院的報告中是這樣形容,華人的高度競爭力,將把所有工人階級擠出市場,而且嚴重加劇資本化市場所造成的貧富不均,華人是一個我國趕不走也不能收留的種族,短期內看不出危害,但長期來看,他們會造成國家社會莫大的動盪。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1986年以來,台灣的大學數量增加非常快,從28間大學,1996年67間大學,2011年148間,2012年已經高達160間大學院校,但高等教育普及化,反而讓學生失業率上升,許多年輕學子並不了解就讀大學或者研究所的意義,大學畢業後可以選擇的工作機會不多,或者不知道要做什麼,當身邊大多數同儕大學畢業後都念研究所,大學生難免擔心沒有碩士學歷,無法取得求職優勢,只好盲從升學繼續攻讀研究所,結果完成碩士班學業後,依然不清楚自己未來方向,甚至進入職場後才發現,研究所所學與職場更沒有直接關連。

不論是年輕人的能力遠不如學歷,校園所學不足以滿足職場所需,或是台灣企業怠惰,不願意付出成本培養人才,建構優質職場環境的因素,不管是前者,還是後者,或者兩者都有,都改變不了世界正在快速變化的事實,例如能源業的油頁岩開發技術變革、汽車業的製程和動力裝置變革、Big data在各產業的應用、生物科技的變革、傳統手機流行變成平板電子商品等,尤其是網路和科技快速進步的同時,每天都可能有新的些微變化,日復一日,累積成巨大的變化,不管你是屬於哪個領域或者知識水平,都應該改變過去學習新知的方式。

隨著行動通訊和網路便利性越來越高,越來越多人把各式各樣的資訊放到網際網路上,近幾年來,隨著網站作者和部落客把各種資訊經過系統化的整理,網路越來越盛行的時代裡,尋找資訊已經不是一件太難的事情,透過、Facebook和Twitter,網路變成一本最大且時時刻刻更新的書,完全呈現一個「資訊氾濫」的情況,遠超過傳統實體書籍整合資訊的速度,甚至是一般人所能吸收資訊的速度,資訊實在是太氾濫了,不管是工作或生活周邊的疑難雜症,透過網路都可以快速整合出適合的解決方法,只要肯動手去找和研究,能找到的新資訊趨近無限多,所以快速找到符合自己所需的資訊就變成關鍵,這樣才能提高吸收資訊的效率,這也是Joe這幾年一直在做的事情,不斷的把可能有用的資訊,還有思考的方向,蒐集起來,整理起來,放在社群上,形成一個節省時間找尋有意義資訊的資料庫。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Joe:「這個影像針對世代的落差描述蠻寫實的,而且他確實給兩個世代分析了未來適合發展的路線,非常建議讀者可以耐心地看看,對自己的未來發展思維蠻有幫助的。」

1980世代這一代人,從總體上來看,他們就是中國機會的夾縫一代,就是一場很悲催的人生。所以面對悲催的人生,你一定要有非常的方法。否則就很難擺脫這種命運。

這些找著工作的還真別看不起那些到現在還沒找著工作的同學,沒準十年、二十年之後,你們混的不如那個找不著工作的人好,在這樣的一個時代存活,往往以一個獨立的手藝人的方式存活,比加入組織好的多。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經網路作家Chenglap同意後,經Joe整理與加入資料,改編而成

事實上,韓國近年來最悲苦是1998金融風暴的時候,他的遊戲產業也被摧殘過一次,很多遊戲公司在那時斷頭,Gamania是那時候去韓國代理遊戲,因為韓幣大貶值和經濟崩盤,結果只用了預期成本的1/6就代理了極度優質的遊戲,你可以想像1/6的價錢是一種跳樓大賤賣,那時韓國遊戲界像天堂這樣等級的作品,慘到用很誇張的價錢被買走版權,接著韓國政府直接用豪華的政策來扶植包括遊戲產業內的產業,政府付錢,免兵役,用計劃經濟去強迫扶植,這一點都不浪漫,這是南韓政府策動的一次豪賭,15年後,如大家所見,給南韓政府賭對了,現在回頭去看當時的政策,大家就覺得南韓政府很英明,事實上,這是政府補助新產業,高風險產業,如果在台灣,立刻就會碰到臺灣社會的道德潔癖,憑甚麼要納稅人為你做遊戲的夢想買單,然後就結束沒下文了,然後你還會看到很多人都認為,產業發展靠補助就輸了,沒那個資本還要靠補助,或者靠補助就是無競爭力的產業,根本不應該生存,你就別做了。

接著大家也可以想到結果,大家都沒有足夠資本,有心無力,一起去考公務員算了吧,如果大家都公務員,剩下的資本就是政府了,政府的資本就是補助,甚至可惜的是,真的有補助發出來的時候,臺灣政府的評審,永遠都是打保險牌,一定是先給老字號的大企業,因為給他們比較保險,可以最短時間內看到效果,但即使給了他們這些補助,也不會產生任何有意義的結果,最後問題回到原點,即使有了補助,這些補助依然被原本的老舊產業吸走,這是不同社會對幼苗產業的態度,臺灣無法理解新的產業本身就是很容易就摧毀的幼苗,大家會嘲諷這些產業,嘲笑這些幼苗靠自己力量沒辦法渡過暴風雨,是劣等農作物,然後就飯都別吃了。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Joe:「中國的網路商業貿易正在熱烈的蓬勃發展,馬雲的眼界已經可以媲美全球許多大型企業的CEO。」


2012年中國央視「為什麼是馬雲」演說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網路還未盛行的年代,電視、雜誌、報社是媒體的主流,新聞媒體被少數人壟斷,廣告提供來源也是被壟斷的,觀眾的意識有較高的比例容易被媒體所引導, 網路的普及,帶來了網站,書籍、食物、地區、文化、節慶、教育、娛樂、商務等所有項目都有專屬網站,網站的時代,網頁設計和修改的技術是一個門檻,一個能吸引讀者的網站,需要適合的「網站布置」和「圖文內容」,擅長寫作的「部落客(Blogger)」們,在長期寫作的過程中會發現,把時間消耗在「網站布 置」上,那麼「圖文內容」的寫作時間就會被壓縮,直到「部落格(Blog)」發展出可以嵌入圖片、聲音、影像等多媒體資訊,許多社群系統都已經架構完善的Blog模組,作者創建帳戶即可經營,減少許多基本程式技術的困難度,這讓作者可以把更多的專注力集中在資訊內容的編輯上,經營部落格的技術門檻和營運資 金非常低廉,社群網站的運作開始越來越普遍。

網路和電視、雜誌、報社等媒體的最大差異在於,網路媒體是無法壟斷的, 在沒有網路媒體的時代,電視台可以利用龐大的通路和資源,針對特定訊息一手遮天,甚至扭曲事實與群眾民調,但社群網站的興起,逐漸改變了這種傳統,社群網 站是一個散播新資訊、社會現象看法、分享生活周遭事物的集散地,每個獨立作者的價值觀與信念都凝聚在裡面,不管是電視主播、民代立委,政府官員、上班族、 家庭主婦、學生、銀髮族,人人平起平坐,只要有足夠的讀者,每個作者都是一個傳播媒體;只要有網路,資訊可以隨時隨地更新,跳脫語言和地域限制,效率遠高 於傳統媒體。除了犯罪、色情、暴力的資訊除外,社群網站的管理非常自由,作者想傳達的資訊難以被壟斷或遮蔽(少數如中國或北韓等國家除外),言論自由讓網 民都可以成為媒體,不會受到政府官方或者財團勢力的刻意影響而形成「河蟹文化」。

社群網站連結網民 力量更為強大

過去實體媒體出版社常常因為商業利益或經營金主的影響下,無法帶來商業 利潤的作品或資訊難以搬上抬面,打開電視、雜誌、報社,觀眾是被動的接收資訊,進入網路世界,觀眾是自己找尋資訊,而網路部落客們面臨的系統管理者篩選機制非常少,題材自由發揮,雖然網路資訊多而繁雜,人人都可以在網路上發表創作,任何價值觀或者良莠不齊的內容品質都會出現在網路上,但讀者可以自己進行個 人化選擇,找到自己喜歡的網站或部落格,觀眾成了網路部落客們的篩選管理者,得不到大眾認同或欣賞的文章內容,規模難以成長,網路形成一股強大的「群眾」 力量,如果作者企圖扭曲事實或者欺騙群眾,一旦被發現,強大的「群眾」力量也會反過來吞噬作者的人氣。社群網站的世界,人人都可以是監督者,部落格的類似功能一直存在網路上,直到Facebook崛起,部落格的效應再度被放大,國際上已有許多傳統新聞媒體,注意到部落格這個新興媒體的潛力,因為 Facebook把網民之間的連動做了更強的連結,原本的網路觀眾勢力變得更強大。

圖一、2001年至2011年網路服務企業品牌價值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如果拿猴子跟鳥山明的例子來比喻的話,一位資本家,拿一千萬元叫鳥山明(日本漫畫界名師,七龍珠作者)畫漫畫,再用三千萬把漫畫給賣掉,請問在此情況下,是資本家比較厲害?還是鳥山明比較厲害?

鳥山明創作,固定獲得一千萬元的收益,資本家是用一千萬元的風險,獲得二千萬元的收益,沒有誰比較厲害,而是大家在同一件事裡,發揮不同的能力,鳥山明的角色是創造者,而資本家則是提供了風險承擔者的角色,因為鳥山明的漫畫是否值1000萬,沒畫出來之前,鳥山明自己也不知道,但資本家幫他負了這風險,只要你畫出來,你就能穩賺了一千萬,所以鳥山明才可以放心去畫,而不用擔心最後做了白工,如果成功受歡迎了,鳥山明還有額外的名譽收益,這些在事前都是預想不到的評估

而資本家則是一種賭博式的投資,他付了一千萬,有信心鳥山明會為他賺到更多的錢,如果失敗了,他唯有認賠一千萬,但現在他成功了,純利是二千萬,他因為承擔風險和提供信用而得到回報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曾經有人整理「家世」、「婚姻」、「名校」、「社群」,是進入權貴與上流社會的四張門票,這四種權貴元素並非人人都可以取得,人生的成就來自於運氣加上努力,天賦(a gifted man)也是一種運氣,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家世」需要極大的運氣和較少的努力、「婚姻」需要中等的運氣和中等的努力、「名校」需要較少的運氣和較多的努力、而「社群」則是需要最少的運氣和更多的努力,仔細觀察這四個元素的共通點,無非就是要取得「人脈」,家世可以讓你直接獲得「血緣」上的人脈,名校可以讓你建立「同儕」方面的人脈,婚姻可以讓你「共享」另一半的人脈,而社群可以讓你「組織」人脈。

大多數人對於人脈的定義是,未來也許能夠「創造有經濟價值的情誼聯繫」,大多數人的做法是盡可能去認識更多的人,認識的人越多,象徵人脈越廣,這點是沒錯的,但認識人未必等於有人脈,雖然交朋友並非得互相利用不可,但事實上,人脈多少都能互相帶來經濟或者時間價值,當你失去工作、變換工作種類或環境的時候,你可能同時失去對某些人的經濟價值,所以某部分的人脈就斷了,當你在高處時,你的朋友知道你是誰,當你在谷底時,你才知道你的朋友是誰,這都是自身價值對人脈的影響力。

例如你是保險、地產、生活用品或金融商品業務,必須能夠同時找到願意付錢和願意出售商品的買賣雙方,這些人可能業務所謂的人脈,如果你是教師、科技、設計等專業技術人員,那麼你的技術落後或邊際效益消逝時,周邊的人脈很高的機率也會跟著消失,這種現象在轉換職場跑道時最常見,教師在固定學校教書,可能可以獲得家長或者學校同事的人脈,一旦轉換到非教職或者其他學校,那麼原本的人脈未必能在維持以往的效果。

家世和婚姻可以較快速且穩固的建立新的人脈,但這兩者大多時候是一種命中注定的人脈,難以撼動,名校有部分可以靠自己的努力或天賦來爭取,但大部分得靠你自己的努力,所以長遠謀慮的父母,除了在兒女未成年時盡可能給予「教育」、「健康」,而「婚姻」無法控制,最後留給子女額外的「事業」、「財富」或「人脈」,進一步分析,「事業」的專門屬性較強,例如富商的子女未必擅長經商,子女未必能繼承家族事業,「財富」是雙面刃,它可以成為擴展事業的資本,但也可以讓人加倍墮落,而「人脈」則是上一代透過自身的「事業」、「財富」和「名譽」所交叉衍生出來的「無形價值」,只要子女懂得善用「人脈」這項資產,後勢的發展可大可小。

大多數的社交名媛或者政商人士們會樂意進行各種社交活動,這就是一種透過社群擴展自己人脈的方式,因為不同階層的人脈,也許可以讓自己提高、鞏固自己的身價或社會地位,對於大多數沒有「顯赫家世」、「名門婚姻」、「國際名校」的平凡人而言,「社群」這個因素是最重要的,透過用心經營、多元組合,產生的綜合效果,很有機會超過前面三張門票,因為那是可以靠後天經營的發展模式,每個人也都有屬於自己累積人脈的方式,網路尚未發達的年代,大多數人能交往的朋友和篩選的效率有限,主要以國內或周遭人士為主,21世紀,網路世界」的人脈影響力甚至可能超越「真實世界,例如blog、網站或是facebook,交友範圍可以擴展到全世界,透過各種社群網站工具,你就可以成為媒體訊號燈塔,你散播的看法或資訊,可以在世界各國吸引可能和你合作或交往的志同道合夥伴,一群人所形成的「人脈網路」,經過一段時間或是數年的發展,產生的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非常可觀,這種跨國界、時間、年齡、地域、語言的發展模式是前所未有的情況,過去人們只能同一時間面對面擴展人脈,如今你可以隨時隨地建立屬於你的「人脈網路」,而且弗遠國界。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

本文是阿裡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馬雲在中國四川省成都「2010中國綠色公司年會」的演講,擷取部分內容

http://finance.sina.com.cn/hy/20100422/21537809109.shtml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teve Jobs 和 Bill Gates 2007年一起在華爾街日報D5會議的採訪片段


People say you have that lot of passion for what you doing. And it’s totally true. And the reason is because it’s so hard that if you don’t, any rational person would give up. It’s really hard. And you have to do it over a sustained period of time. So if you don’t love it, if you aren’t having fun doing it, you don’t really love it, you’re going to give up. And that’s what happens to most people actually.
諺語說,你必須有高度的熱誠來維持你的工作,這是真的,因為持續性的工作是非常困難的,沒有熱誠,任何有理性的人終將放棄,如果你不是對那份工作有興趣和熱愛那份工作,你最後將會放棄你的工作,這也是現實生活中,大多數人沒辦法堅持到最後的原因。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美國哈佛大學法律系教授Elizabeth Warren,身兼美國著名的破產法專家和民主黨參議員候選人,這次選舉拿下Massachusetts(麻州)參議員席次,她在2011年的一場視頻中表示以下這段話



There is nobody in this country who got rich on his own,Nobody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馬雲:「當年我們和中國電信一個三產企業發生了競爭,它那時候的註冊資本是2.4億人民幣,中國黃頁的註冊資本是5萬,相比之下,我們的競爭非常慘烈。但是大像要踩死螞蟻也不是那麼簡單的,只要有好的策略,螞蟻照樣可以活下來。 所以八個月後,我們誰也弄不死誰。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本篇文章與投資無關但印度的這個節目整理了很多社會議題希望可以改變更多讀者的觀念與想法

電影三個傻瓜主角 Aamir Khan 主持的 Satyamev Jayate (英文翻譯:Truth Always Triumphs),節目被翻譯「真相訪談」或「真理戰勝一切」,中文翻譯由印度電影論壇字幕組翻譯之

第一季第十一集主題:Sunset Years, Sunshine Life-Old age(暮年的陽光生活-老年問題)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本篇文章與投資無關但印度的這個節目整理了很多社會議題希望可以改變更多讀者的觀念與想法

電影三個傻瓜主角 Aamir Khan 主持的 Satyamev Jayate (英文翻譯:Truth Always Triumphs),節目被翻譯「真相訪談」或「真理戰勝一切」,中文翻譯由印度電影論壇字幕組翻譯之

第一季第六集主題: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Physical Disabilities(身有殘疾之人-殘疾人士照護問題)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篇文章與投資無關但印度的這個節目整理了很多社會議題希望可以改變更多讀者的觀念與想法

電影三個傻瓜主角 Aamir Khan 主持的 Satyamev Jayate (英文翻譯:Truth Always Triumphs),節目被翻譯「真相訪談」或「真理戰勝一切」,中文翻譯由印度電影論壇字幕組翻譯之

第一季第一集主題:Daughters are precious-Female foeticide in India(女兒是珍貴的-女嬰墮胎)

J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1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