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18大選出習近平、李克強、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王岐山、張高麗為中央政治局常委,而中共前總書記胡錦濤「全退」,放棄連任軍委主席,中共總書記習近平提出「新八項注意」,其中第七條是警告在位的政治局高官都不允許做,結束老人干政。
2002年胡錦濤上台,和江澤民鬥爭十年,江澤民退休之際,心有不甘的交權給鄧小平隔代指定的接班人胡錦濤後,就一直在幕後干政,暗控「軍變」,自己留在軍委主席位置上,2012年2月王立軍、薄熙來事件爆發,給胡錦濤契機全面執掌大權,為防止舊戲重演,胡錦濤全
Bernake:「對財政懸崖、債務上限和長期財政預算的不確定性看起來已經影響了私人消費和投資決策。」,「財政懸崖」一詞由Bernake提出,是指在2012年底,刪減政府開支機制啟動、政府減稅政策到期。屆時政府各部需刪減約1,000億美元年度支出。此外,薪俸稅、所得稅、股利稅等稅率的提高,加上失業補助等賦稅減免措施到期,加稅額度將達5,000億美元左右。Bernake 曾多次警告「將會使經濟陷入新一輪衰退。」
他表示,「增稅和開支削減的自行啟動將會導致所謂財政懸崖,如果沒有對抗措施,將會對經濟復甦造成持續的威脅——事實上,根據國會預算辦公室以及很多外部觀察人士的估算,財政懸崖的影響力將會導致美國經濟再度陷入衰退,市場參與者及公眾的信心也可能會被政治制度能否減小不確定性及拖持提出合理解決方案所影響。」
Joe一直提醒大家全球大規模的經濟蕭條即將來臨,11月6號是美國大選,大選前美國經濟一片和樂融融,大選過後則是...
美國和歐洲經濟同時遇到瓶頸的話,效應最慢12月底就會對延到東亞地區,就台灣而言,無薪假的產業和人數會逐漸明顯增加,車市、百貨公司、電子產品的折扣在未來一季內會持續進行,平均房價、租金和股市兩季內難以上漲,民生物價則是12月後才會明顯走弱,盡可能延後你的消費,保持你的現金,一樣的錢,2013年上半年可以買更多東西。
Obama:經濟復甦依然在持續中,關鍵依舊是就業與增長,兩黨必須合作解決財政懸崖,國會應該延長中產階級減稅期限,但不會為不需要減稅的階層減稅
颶風(Sandy)威力驚人,30號傍晚正式登陸,雖然從颶風降為後熱帶氣旋,但強大的水氣與風勢,仍為美東地區帶來嚴重損害。紐約地區損害嚴重,百年之最,Obama宣布紐約市、長島(Long Island)與新澤西州8個郡進入重大災害狀態,聯邦政府將提供必要的資金與人員協助這些地區災後重建。
紐約市政府統計,Sandy已經造成8人死亡,部分低窪地區淹水情況嚴重,皇后區發生大火,至少50棟房舍燒毀,紐約市5個行政區中,仍有39萬5000戶無電可用。但曼哈頓中城至下城地區,則多數仍處於停電狀態,曼哈頓聯外橋樑與隧道在今天上午陸續開放,但由於許多地鐵站湧入洪水,紐約大眾交通運輸系統能否在31號稍晚,或是明天上班上課前重新恢復運作,目前仍不得而知,雖然Sandy已經離開,31號上午的紐約天氣良好,無風無雨,許多人已經開始動手整理家園。但紐約州長古莫(Andrew Cuomo)與紐約市長彭博(Michael Bloomberg)仍呼籲民眾待在安全地方,不要輕易外出,以免遭到搖搖欲墜的路牌或樹木壓傷。
http://tw.news.yahoo.com/%E6%90%8D%E5%AE%B3%E6%85%98%E9%87%8D-%E7%B4%90%E7%B4%84%E9%80%B2%E5%85%A5%E9%87%8D%E7%81%BD%E7%8B%80%E6%85%8B-132608879.html
美國商務部公佈美國經濟成長數字,第 3 季(7-9 月)經濟成長 2%,優於預期,增長主要歸功於來自民間與政府的消費支出增長,以及房屋興建成長所致。
《MarketWatch》此前訪調的經濟學家預期國內生產毛額(GDP)增幅將從第 2 季的 1.3% 升至 1.7%。
GDP計算當中比例最大(高達七成)的消費者支出,則是成長 2%,優於第 2 季增幅 1.5%,第 3 季美國商品製造與服務的實質最終銷售額則是成長 2.1%,優於前一季的 1.7% 增幅。政府支出成長 3.7%,為自 2009 年年中以來增幅最大的一季,主要歸因於軍事國防支出成長所致。此外,房地產投資額亦飆升 14.4%。
在 GDP 計算式當中為減項的進口項目則下滑 0.2%,增項的出口卻大幅下滑 1.6%,顯見美國企業在全球經濟與需求放緩下,海外營收面臨挑戰。
全球經濟成長走疲加上聯邦政府預算危機,抑制民間投資需求,故第 3 季資本支出(不計入房市投資)萎縮 1.3%,為近三年來單季最大減幅。
2008年美國爆發次級房貸以後,經濟逐漸復甦,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公佈的數據,2009年9月到2012年9月期間,歐巴馬(Obama)政府創造了420萬份新職缺給16歲以上的勞工,其中55歲以上的美國人囊括了350萬份(83%)的就業市場,美國的職場正出現「世代戰爭(Generation War)」,1945~1965年出生的嬰兒潮世代,吃下了2009年經濟復甦以來所創造的420萬份新工作的83%,反而年輕世代從2000年以後,就業比例就業難以大幅提升。
在美國,1945~1965年出生的嬰兒數量龐大,稱為嬰兒潮世代,美國的各種經濟活動,幾乎都圍繞著這個世代運轉,後面的兩個世代為X世代和New Boomer世代,和這兩個世代相比,嬰兒潮世代不論是在就業職場還是社會福利,都明顯在佔了較大的經濟利益,1945~1965年出生的美國人,從政府所獲得的各種社會福利資源,超過之前的任何世代。